연구논문

77)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学的兴起和话语的历史变迁(中文)

ycsj 2010. 5. 31. 21:34

 

http://www.cul-studies.com/community/linchuncheng/201005/7080.html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学”的兴起

 

自古以来在中国,文学无疑是具有独特地位的。自其从学术中独立前开始,就作为人文记录的重要一部分发挥着作用,即使曹丕宣布文学独立后也与史哲、政治、经济保持了密切关系。以兼济天下为志向的传统知识分子大部分持文以载道的文学观,没有割断文学与社会的关系纽带。文以载道的传统也被现当代知识分子继承了下来,在大部分时代转型期,文学处在社会的中心位置。以梁启超等的晚清文学革命为开端,五四新文学运动、左翼文学运动、抗战文学运动等可以说是有力的证据。可是,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突如其来的大众文化潮流将文学边缘化,加剧了文学的危机。温儒敏当作妨碍文学史发展的因素而指出的“文学边缘化文化研究问题是铜钱的两面。文学史学是对长期处在中心位置的文学的历史进行的认真研究,同时也是为了打破边缘化(marginalization)的危机状况而进行的新的探索。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正在重新形成。在这种情况下,能指(signifier)一直是滑溜着的。陈思和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史分为三个时期,即新文学史”研究时期现代文学史”研究时期二十世纪文学史”研究时期,各个时期的起点分别为1933年、1949年、1985年。[i] 和别的文学史家使用的能指相比,这是以所指为中心进行的划分。换句话说,陈思和指出,五四以来记述文学的文学史叙述把自1933年起换成了“新文学”,自1949年起换成了“现代文学”,自从1985年起与当代文学统合起来换成了“二十世纪文学”。这是从“二十世纪文学”论的观点进行的史后概括,但是从细节看,并不能充分呈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特别是在“新文学”研究时期,从文学史观的层面上有必要去对布尔乔亚文艺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进行一下区分,在现当代文学史整个过程缺少对通俗文学的评价。在“二十世纪文学”提出15年后的2000年被提出的“双翼文学史”指出通俗文学和纯粹文学一起是“二十世纪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揭示出“二十世纪文学”这一概念的不完整性。

......



[i] 陈思和著:《关于编写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的几个问题》,《犬耕集》,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2,第236-242页。在第三个研究阶段即二十世纪文学提出后的15年,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直面着新的挑战。这就是关于通俗文学的提出。